阿里康网
就医助手
首页 > 找专家 >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> 杨杰 > 详细介绍
中南大学湘雅医院
杨杰
杨杰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从医:37年 擅长:颈椎病,头晕,脑梗塞
专家详情

个人简介 杨杰,女,副主任医师,教授,农工民主党员,博士,硕士生导师。1987年7月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,1999年6月获得湖南医科大学脑血管病专业硕士学位,2005年获得中南大学脑血管病专业博士学位;是湘雅医院医疗质量监督委员会成员。现任湖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、SCI收录的《中国神经再生研究(英文版)》杂志的审稿专家,2009年度省农工民主党优秀党员。一直在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从事临床、教学和科研工作;临床知识及技能强,特别擅长出血性脑血管病的“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”及“侧脑室穿刺引流术”;看病仔细认真,关心病人,态度和蔼,善于临床查房教学,深得病人及其家属、学生、护士们的喜爱,被誉为“人民的好医生”。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,参加国家“八五”攻关课题“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综合性预防研究”,该项目荣获1998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,1999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。参加国家“九五”攻关课题“社区人群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和性干预研究”及863计划协作课题“脑卒中遗传资源中心库及收集网络的建立”,参加省科委课题“HSP70基因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”,2003年“载脂蛋白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”获湖南医学科技奖二等奖、湖南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;2004年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“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(bFGF)基因修饰骨髓间质干细胞(MSCs)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”;2005年主持省科委课题“何首乌对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再生与修复影响的研究”。2008年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“何首乌对老年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再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”;2010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“Hsp22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在腓骨肌萎缩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”;还参与全国、全军“十一五”协作课题多项。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,近5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著10篇,Medline收录论著3篇,CSCD收录论著7篇;撰写的论文“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”在2008年第八界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上参与了论文交流。2010年参加撰写了《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》。潜心教学,善于寓教于乐、循循善诱、理论密切联系实践,特别注重临床教学,深得学生们的喜爱,曾在中南大学校园网上获得学生们的好评。到目前(2010年)为止主招硕士研究生7名,已毕业4名;参与指导硕士研究生2名。2004年曾获中南大学教改课题一项(神经病学双语教学模式探讨,排名第一),近5年发表教学论文3篇(排名第一)。参编《神经病学住院医生手册》,《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研究进展》两部著作。

荣誉成就 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,参加国家“八五”攻关课题“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综合性预防研究”,该项目荣获1998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,1999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。参加国家“九五”攻关课题“社区人群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和性干预研究”及863计划协作课题“脑卒中遗传资源中心库及收集网络的建立”,参加省科委课题“HSP70基因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”,2003年“载脂蛋白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”获湖南医学科技奖二等奖、湖南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;2004年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“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(bFGF)基因修饰骨髓间质干细胞(MSCs)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”;2005年主持省科委课题“何首乌对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再生与修复影响的研究”。2008年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“何首乌对老年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再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”;2010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“Hsp22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在腓骨肌萎缩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”;还参与全国、全军“十一五”协作课题多项。

社会任职 是湘雅医院医疗质量监督委员会成员。现任湖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,SCI收录的《中国神经再生研究(英文版)》杂志的审稿专家,2009年度省农工民主党优秀党员

论文发表 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,近5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著10篇,Medline收录论著3篇,CSCD收录论著7篇;撰写的论文“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”在2008年第八界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上参与了论文交流。2010年参加撰写了《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》